老去的故乡

  • Posted on
  • by

每次回乡下老家,我都感觉这个村子在不断的老去。

这种感觉,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。熟悉的爷爷辈的长辈渐渐消失,父辈也开始从壮年步入老年。同辈的虽然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,可是很多都外出打工。因此,现在的村子,冷清了许多,平常只能看到几个留守老人,只有到了过年过节,才有点人气。

人口的流失导致村里的小学倒闭了。现在的小学,三年级以下的已经不办了,因为每个年级只能招到一两个学生。五六年级的,一个班也就五、六个人。我小的时候,每个班级都有三十几个学生,一个学校至少也有一百多人,现在全校的师生都凑不到二十个人了,这变化实在是太大了。

人口数量及其经济萧条影响的不只是一个村子,周边的村镇想必也差不多。从经过村子的公路的繁忙程度就可以看出来:小时候,在公路旁边的房子睡觉,一晚吵到天亮,都是载各种货物的车。现在,也就偶尔经过载石头的货车,那也是从附近一个厂载到另一个厂子的,以及少量私家车。

人口的流失导致需求减少,村里最主要商业设施就是几家半死不活的店铺和人流量极少的邮局、信用社。以往部分家庭的收入是靠加工茶叶,但这几年茶叶价格不景气,加工的人力成本增加,导致做茶的家庭大幅减少了。早几年茶叶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,政府将原因归咎于自动化机械使用导致茶叶质量下降,因此决定禁止茶农使用机械进行加工,这些措施并没有挽救茶叶产业--一些采用人工采摘、加工的茶农吃了几次亏后,直接放弃管理,另觅出路了。

现在,因为新建的水库对村民进行拆迁、安置,导致人口减少更快了。拿到安置款的村民,要么直接进城买房,要么回到山上不受水库影响的老房子,个别选择在村里其他地方安置。

当初在安置的时候,尽管我户口一直在当地,但政府以我在事业单位工作为由不给我安置。我还想和我弟、我爸每人都再在村子里单独建房子,对一些人宁愿拿钱不要地不理解,现如今我感觉不予安置也不是坏事了,因为政府只是按原房子占地面积及人口给一块地,建的房子还要自己出钱。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建一栋平常不太可能来住的房子,那是多大的坑啊!

关于就地安置的进展,从村民们的反馈来看,大家都是不满意的。因为在拆迁的时候,政府只是划了一个范围,然后布置几块可以建房子的区域,就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了。随着距离具体安置方案实施的临近,大家的意见就越大,因为有些房子的朝向、位置并不合理,如果在抽签的时候运气不好抽中一块不合心意的地皮,那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,实在不划算,因此很多人选择消极应对。

对于我,故乡的美好都留在记忆中了,是否能够回去已经不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