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为天

  • Posted on
  • by

我感觉我们家对事物的热爱和挑剔超过了一般的家庭。

先说我妈吧。她小时候,最艰难的时候只能吃番薯渣。所谓番薯渣,就是把番薯磨细,用水洗过的渣。因为没有淀粉,极难下咽。她的几个姐妹都吃得下去,只有她非要拌了油才肯吃。就因为这点,她的姐妹们得到外婆更多的宠爱。那时候,每次给外公送午饭,她都是最积极的,因为外公经常会在吃完之前,假装吃饱了,然后剩一些给她。这让她到现在都觉得她老爹很疼她。

我爸虽然没有因为食物影响人际关系的例子,但是我还记得小时候他的抽屉里经常藏有各种零食。

至于我弟对零食的热爱,有时候都要让我怀疑他的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。家里的零食,只要他在,基本上是不用担心老鼠的。我还记得,在我们还小的时候,为了创造收入,我妈极力说服我爸开了个杂货店,主要卖一些生活用品。可是有一天,她出门干活的时候,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:把我弟和那些零食一起锁在家里。结果可想而知:等她回来的时候,零食被一扫而光了。她创业的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打击,从此,再也不卖能直接食用的东西了。

我对食物就更挑剔了。这个趋势应该是上了初中生物后开始的。确切的说应该是上了细菌这一章以后开始的。教科书里是这么讲的:细菌,肉眼是看不到的,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。任何物体上面都有细菌。旁边是各种放大了几十倍的骇人的细菌图片。从此,为了避免吃进去"脏"的东西,我吃东西就变得格外小心。其结果是,我比别人吃到了更多的虫子和头发。

等工作以后,条件变好,我就再也不去卫生状况看起来不好的餐馆了。因为一看到油腻的桌子和盘旋的苍蝇,我的食欲就大打折扣。

为了吃的放心,要么去让人比较放心的快餐店吃,要么在家里自己做饭。自己做的也许没有专业厨子的好,但是卫生有保障。如果做得太淡了,可以安慰自己,低盐比较健康,如果太生了,就想想,这正好符合欧美人对美食的评判标准:保持食物的原味。即使烧焦了,还可以安慰自己:今天刚好可以体会一下不同的味道。

即使如此,每次看到街边各种烤串、麻辣烫、小吃,我还是会流口水。可除了含恨的把口水咽下去,又能怎样呢?

如果有一个地方我们可以放心的在小摊上品尝风味各异的小吃,我想那一定是美食爱好者们的乐园吧。